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21vogue服饰与美容这本杂志怎么样(艺术品鉴刊号)
- 12/13如何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毕业论文鉴赏)
- 12/09艺术品鉴文献综述怎么写(艺术鉴赏文献)
- 12/07艺术品鉴论文网(中外艺术品鉴赏论文)
- 10/17为你,唤醒每寸感知 | 全新EQE济南上市品鉴圆满
融南·北学院派文人画风——陈亚非人物画艺术品(2)
如果说“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徐悲鸿语),那么,亚非的素描造型扎实,结构准确,他的素描头像揭示了人物面部各种体面的丰富转折关系,由此赋予人物内在的生命活力。不仅于此,他的线描人物更是出类拔萃,那种融铁线、游丝、兰叶描于一体的线形变化,生动潇洒,张弛有度,挺劲有力,神韵犹存。
建立在这种素描、线描基础上的亚非人物画创作,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其分水岭可定在2003年他就读于中国美院人物画研究生课程班那段时间。在此之前,“京派”对他的影响显而易见。
所谓“京派”即指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而以中央美院为创作中心的北方画派,重西方写实主义,重“素描+皴擦”的“体面造型”,崇尚宏大叙事的主流话语。亚非于1994年创作的《圣火》(176cm×176cm)和2002年创作的《秋塬》(194cm×194cm)可视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都是场面宏阔、人物众多的大作,如果没有很强的体面造型能力,是很难驾驭这样的大画和如此众多的人物的。
在此之后,他受“浙派”影响开始由写实转向写意。所谓“浙派”是强调文人画的写意传统,以潘天寿为代表,以浙江美术学院(现更名为中国美院)为中心的南方画派。
尤其是新浙派的代表人物刘国辉、尉晓榕等人对他的影响尤著。“浙派”的画风不追求主题的宏大、风格的繁富,而是注重笔墨的表现,力求在写实主义基础上与传统笔墨结合,很少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因而意笔人物成为浙派人物画创作的主流。
在这一时期,亚非的人物画在造型上虽仍然奠基于写实,但他却完全舍弃了素描的表现手段,完全出之于“线面造型”,强调以线立骨,以墨为肉,并吸收了传统泼墨人物和大写意花鸟画笔墨的表现方法,增强了水墨写意人物画的中国味和生动性。亚非正是在新浙派的崛起中加入了这个充满生机的行列,本画集所入选的作品,几乎都是这一阶段的精选之作。
如果说亚非前期的人物画以表现现实题材为主、古典人物为辅,那么,在他的后期多以表现古典人物风情为主,亦有现代人物的表现。他的古典人物题材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佛教题材,二是古诗意画,三是林泉高士。
佛教题材主要是为观世音菩萨造像,不是一幅两幅,而是多角度多情境地塑造观音菩萨普度众生大慈大悲的妙相;画中无不浸染着真、善、美的人性光彩,同时也深深地注入了画家对佛菩萨的归敬之意。他的古诗意画主要是他学诗、读诗的灵感乍现,由诗意生发的画意使亚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仅形式多样,表现手法也层出不穷。
我尤其喜欢他的以唐人边塞诗的立意创作的鞍马人物,多以横幅长卷式的构图展示马背民族的骁勇善战,气势横贯通篇,令人荡气回肠。他的林泉高士是人物与山水结合的新尝试,他把古代文人的雅集聚会,置身于高山林泉之中,让山野之气与人文之气合而为一,打破了山水与人物的界线,别开了新的生面。
亚非所使用的笔墨语言,是水墨的、写意的,是用文人画的笔墨画人物。所不同的是,他虽然遵循的是传统文人画的写意传统和观念,求神求韵,但他并未像传统文人画那样“重神轻形”,而是把对形的诉求在深层与文人画的笔墨契合,以造型带动笔墨新变。同时,他又丝毫不忽视中国画笔墨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并且有着相当强的笔墨功夫。他在笔墨与造型之间努力深化造型意识,并根据描绘对象的丰富和感悟的新颖,相应地发展前人所无的笔墨,让“笔墨当随时代”。
文章来源:《艺术品鉴》 网址: http://www.yspjzz.cn/zonghexinwen/2021/1112/817.html
上一篇:艺术高端论坛推荐艺术家——朱正文
下一篇:丹青霞蔚·妙造自然——周培安国画艺术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