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21vogue服饰与美容这本杂志怎么样(艺术品鉴刊号)
- 12/13如何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毕业论文鉴赏)
- 12/09艺术品鉴文献综述怎么写(艺术鉴赏文献)
- 12/07艺术品鉴论文网(中外艺术品鉴赏论文)
- 10/17为你,唤醒每寸感知 | 全新EQE济南上市品鉴圆满
白茶优异品质成因分析与品鉴要领(3)
(三)不同的原料嫩度构成了白茶产品的主要类型
不同的原料嫩度构成了白茶产品的主要类型,形成各自的品质特色。依据原料嫩度不同,白茶产品主要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白毫银针: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政和大白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工艺制成的白茶产品。白毫银针形态优美内质清雅,外形针芽肥壮满披白色绒毛,汤色浅黄,滋味鲜醇,香气清鲜、毫香显,叶底绿润匀齐。
白牡丹: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福安大白、政和大白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工艺制成的白茶产品。白牡丹外形毫芽肥壮、芽叶连枝平伏舒展、叶色灰绿润白毫显,汤色黄亮或杏黄,滋味鲜浓,香气清香带毫香,叶底黄绿润。
贡眉:以群体种茶树的嫩梢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工艺制成的白茶产品。贡眉外形毫芽紧细、芽叶连枝、叶色灰绿润白毫显,汤色杏黄,滋味浓醇,香气清香,叶底黄绿润。
寿眉: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福安大白、政和大白、水仙茶树品种或群体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工艺制成的白茶产品称为。[2]寿眉外形略带芽头、叶稍连枝、叶色灰绿略带红张稍带白毫,汤色橙黄或橙红,滋味醇和,香气带清香稍粗,叶底黄绿略带红张。
(四)品种是白茶品质的基础
品种是白茶品质的基础,而品质是品种的生命线。白茶品种分主栽品种与创新品种。白茶主栽品种有:福鼎大白,福鼎大毫,政和大白,福安大白,水仙,群体种等。[16]白茶创新品种有:金萱,梅占,黄观音,金观音等。
1.白茶主栽品种
白茶的主栽品种分布在不同的产区。福鼎主栽品种有福鼎大白茶与福鼎大毫茶等,目前福鼎白茶品种以福鼎大毫为主。政和主栽品种有政和大白、福安大白、九龙大白、福云六号等,目前政和白茶品种以福安大白为主。建阳主栽群体种与水仙品种。福鼎大白品种在福建省外有推广与种植。白茶主栽品种特性,详见表1。
表1 白茶主栽品种特性Tab.1 Characteristics ofmain varieties ofwhite tea
2.白茶创新品种
近年来,全国各地流行制作白茶,福建省外的白茶有云南白茶,广东丹霞白茶、英红九号白茶、湖南汝城白茶、广西凌云白毫白茶、浙江迎霜白茶、安徽白茶等。白茶创新品种主要有福建的创新品种与福建省外的创新品种。福建白茶创新品种特性,详见表2。
表2 白茶创新品种特性Tab.2 Characteristics of new white tea varieties
(五)不同年份构成白茶产品品质特色
依据年份不同,白茶产品分为当年白茶与陈年白茶。白茶属微发酵茶,品质最接近于茶树原叶的特征,当年白茶品质特点是毫香显,滋味鲜醇。陈年白茶,是当年白茶随着时间的变化形成“毫香蜜韵”的特色品质。陈年白茶相比当年的白茶,感官品质变化主要体现在色泽、香气、滋味三个方面,外形色泽绿色逐渐减少,黄色和褐色逐渐增加;香气方面呈现清花香、毫香和青气不断减弱,陈香、枣香、甜香与蜜香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滋味方面鲜度和青度逐渐降低,醇度、甜度和陈度逐渐升高的趋势。[17]
白茶在民间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十年丹”的美称,这也说明了白茶具有收藏价值。白茶贮藏陈放,一般要求密封闭光并置于阴凉干燥处,可选铝箔袋包装。存储2~3年以上时间的白茶,要防止其水分增高而影响茶叶的品质,如果水分超出9%以上,要及时复烘处理(复烘温度在80℃左右,烘干时间45min左右),保证干茶含水率在5%-7%之间,以防霉变。
二、白茶的品鉴要领
近年来国内白茶逐渐兴起,出现白茶热的现象,主要与白茶优异的品质、独特的保健功效、收藏价值的属性有关,而白茶的品鉴方法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白茶的品鉴要领,在方法上可以加强白茶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结合白茶的审评法与白茶品赏法,并走进白茶茶区的方式拓展对白茶品质的认知。通过走进茶区能够更好的建立白茶产区特征、工艺特征、品种特征与品质之间的关联,更立体的感知白茶的品质特征。[18]
通过对白茶专业感官审评,能客观的判断白茶品质的好坏优劣,对产品定等定级。而白茶的品赏法则没有固定的标准,主要是通过茶师的布局设计呈现白茶美好的一面,具体因品饮环境、白茶本身的产品特点(嫩度、产区、品种、工艺、年份等角度)、水质、器具、冲泡者的状态而异。通过不同主题的白茶感官审评法与密码号的品赏法的交互体验学习可以增加趣味性并且可以更系统的认知白茶的品质特征,有利于科学的品鉴白茶。笔者结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所开设的白茶品鉴研修班课程,并经过教学经验总结,设计白茶主题(嫩度、产区、年份、品种、等级)审评与品赏,使得习茶者更好的认知白茶品质成因。
文章来源:《艺术品鉴》 网址: http://www.yspjzz.cn/qikandaodu/2021/0624/763.html
上一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五祭天帝国崛起寻找汉雍五之
下一篇:六堡茶槟榔味的探究与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