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21vogue服饰与美容这本杂志怎么样(艺术品鉴刊号)
- 12/13如何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毕业论文鉴赏)
- 12/09艺术品鉴文献综述怎么写(艺术鉴赏文献)
- 12/07艺术品鉴论文网(中外艺术品鉴赏论文)
- 10/17为你,唤醒每寸感知 | 全新EQE济南上市品鉴圆满
椰岛风情——邓子芳海南特色绘画艺术品鉴(3)

尤其是在担任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期间,面对经费紧张、海南画家群在国内影响力甚微的局面,邓子芳积极倡导“走出去、引进来”,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他也是海南第一个大声呼呼画家要勇于开拓、面向市场的专业领导,为此引发的争议当年可不小。不过,后来的社会发展证明,他既有预见性也掌握了市场先机。
邓子芳的艺术生涯可以明晰地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从事版画创作,其中《新雏声声》《黎族女教师》《碧海绿岛》《南海明珠》《新月》《海上生明月》均入选全国版画作品展;九十年代中后期起,他致力于创作富有海南特色的中国画,并不断取得佳绩。如《雨林兰香》《清幽》《滨海新城》等获奖作品,为他在岛内外赢得了声誉。1994年,同气连枝的邓氏三兄弟在香港、澳门地区举办画展;2001年邓子芳参加了在美国加利尼福亚橙县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水墨画展……

之所以由版画创作改为画国画山水,对邓子芳来说,有时代因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大众对版画的热情走向衰退。邓子芳自然早早捕捉到了这个信息。随后,当他走上海南省美术界领导岗位,他的体验告诉自己,前面的成绩已成过往,今后必须要以新的、大的、强有力的艺术作品立身,才与职称相配。对他这样一个自强自爱的人来说,他可不愿自己落入才不配位,久之则下的窘境!哲学家罗素说他自己的一生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如他这样的人很多,邓子芳也是。

再者,九十年代以后,海南原先匮乏的宣纸、颜料、笔墨等均可随时买到,使得画家们放开手笔画国画、油画成为可能。其三,邓家兄弟都在进行的水墨创作,也影响着他的走向。
所以,邓子芳放下刻刀,拿起毛笔,既是一种表象的转化,也意味着他这个艺术个体在新的社会变革中,不得不重新寻找符合自己文化背景与语境的方向——这世界需要他进行新的价值判断。作为艺术家,“任笔”与“自适”是最高的境界。但要达到这一境界,其所走的路子和所追求的审美甚是关键。
那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过对于一直就在创作的人来说,“换笔”也没有那么大的障碍。若你像李苦禅先生那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必会精进。
对艺术创作来说,“熟悉的生活”往往才能直证心源。
邓子芳一生不曾受过纯美术专业院校训练,但他的老师无数。既有椰风海韵碧水蓝天的大自然让他随时“外师造化”,又有天南海北的艺术家不断来影响。关山月、黎雄才、林风俗、邓子敬诸多名家都对他有过悉心指教。

“中国画最讲究继承传统,但你的笔要是不能反映时代,那同样谈不上成功。你要深入山水间!你永远都要深入生活!”关山月先生亲口对他说的这些,永不忘怀……
在不知画废了多少张纸、画坏了多少枝毛笔后,邓子芳的笔下逐渐出现了“我的海南山水”,和他的版画一样,首先是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绘画是技艺但更需要感情,中外艺术家都强调艺术作品的“内在的因素是艺术家灵魂中的感情”,都主张绘画应以色彩、点线和面来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需要”。

几十年来邓子芳东奔西走,体会不同的人文、民风、每一个故事带来的感动,还有海南百姓永远热爱生活、知足常乐,精神积极向上,这对于他的绘画有着很深的启迪和感触。龙应台曾把文学比喻是水中杨柳的倒影——它不是真实的存在,却是真实的映射。文以载道,绘画艺术亦然。因此,海南人邓子芳以画海南为己任,以用笔墨歌颂海南为自豪。

“我的画任何人一看,就知道画的是海南!”邓子芳喜欢这样评价自己的艺术,的确他是做到了。
他的画面上永远有着山峦幽深,草木丰茂,烟岚清润的海南自然特征,同时着力表现椰林,山寨,泉石、蕉叶,以及热带乡野中“独一个”红衣少女,那是他绘画的第二个特点。
文章来源:《艺术品鉴》 网址: http://www.yspjzz.cn/zonghexinwen/2021/1029/809.html